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泉州按下AI+教育“快进键”

泉州网3月21日讯(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学校/供图)从AI赋能的互动课堂到精准教学的新模式,从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挖掘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推广,人工智能正悄然改变着教育教学模式。近日,泉州市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推进工作会在泉州市晋光小学东海校区举行。活动现场,多所学校教师代表通过真实课堂案例展示与教研沙龙活动,生动呈现我市AI赋能教学的创新实践,会议同时聚焦AI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探索了AI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推进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生物课堂融入AR与AI技术,能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细胞结构。


课堂上,师生们借助AI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直观的画面。


AI智慧体育系统为教师的教学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AI课堂提升效率

在晋光小学《我的奇思妙想》习作课上,AI技术化身“创意催化剂”,让文字在智能生图中“活”起来。学生们借助AI技术,通过“文字修改—AI生图对比”,仿佛拥有了神奇的魔法棒,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直观画面。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学会把内容表达清楚,更构建起“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三方协同共进的教学新生态。

而泉州一中的VR探秘细胞微观世界课程同样令人惊叹。学生戴上VR设备,如同化身为小小观察员,深入细胞微观世界里遨游。AI技术的融入,让VR体验更趋深层,学生在AI的引导下更有针对性地探索知识,细致了解每个细胞结构的功能,就像拥有了一个专属的学习伙伴。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对细胞结构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事实上,AI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而且能为校本教研提供精准教学工具,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更好地落地生根。泉州市晋光小学教师许庆美在教研沙龙中展示了该校AI课堂诊断分析图,系统通过采集课堂互动、问答类型等数据,生成参与度曲线与思维进阶图谱。“老师以前凭经验调整教学,现在AI能定位到学生在哪个环节‘卡壳’,甚至提出优化建议。”许老师表示,AI课堂诊断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视化决策支持,开启了精准化、科学化教育新时代。

人工智能带来无限可能

在泉州,众多中小学校园刮起了“AI风”,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助力学生学习。比如,学生借助AI智能问答助手自主提问,快速收获精准解答,突破以往等待老师答疑的局限;依托AI作业分析系统,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发现薄弱环节,精准推送个性化训练;在实验教学方面,通过AI实验室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仿真实验生动呈现复杂概念,让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不仅如此,泉州不少学校在AI赋能教育的探索中勇于创新,拓宽智能教育边界。比如,泉州一中在校际平台上打造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答疑辅导、科学实验等多个教学场景,孵化出126个教育智能体,实现了教育全流程的AI赋能。泉州五中自主研发“泉五智学云平台”,借助AI视频解析名师课程内容,形成多维知识图谱;同时开发“泉小五”+AI智能体,为全校师生提供场景化智能咨询服务。

今年年初,泉州市在全省率先部署DeepSeek大模型,引入“AI课堂循证系统”,专家团队还精心打造了160多个智能体,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悉,除了晋光小学、泉州五中、泉州一中外,南安一中、晋江第四实验小学等学校也已完成人工智能平台部署,鲤城区也在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课程改革探索。

推选应用示范校

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殊芳希望,各地要先行先试,每个县(市、区)分别推选1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高中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市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同时,各校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管理,让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素材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核心工作,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下一步,我市将组建全学科、全学段教育数字化的教科研团队,精准指导各县(市、区)、学校教育数字化革新运用。同时,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晒课评优活动,优秀案例将统一发布在“泉州市在线教育一体化平台”“泉家育福”上,供全市教师学习交流、相互借鉴。

AI智慧教育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加人性化,更贴近学生需求。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教育实际情况,开发符合自身特色的智能教学工具,逐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能化教学管理体系。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