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减负”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尤其是课外培训机构,这个让众多老师和家长们“爱恨交织”的市场,该如何规范、如何减少其对教育的干扰,更是引发各界热议。
据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过课外培训的学生人数超过1.37亿。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学校无奈,认为课外机构的“培优”严重破坏了教育秩序;家长叫苦,一年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课外培训费让多数家庭不堪重负;而在孩子们的心里,课外辅导班已经无情地掠夺了他们的周末和假日。
为什么会形成愈来愈疯狂的课外培训市场?原因有很多,有市场巨大利益的驱动,有家长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有学校教育不均衡问题,有考试的巨大压力,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诸如此类。既然原因众多,矛盾交织,那“减负”就是一项需要正本清源的综合工程。
不能让课外培训市场继续任性下去了,教育也需要绿水青山,需要蓝天白云,需要生态治理。这不是关停几个不合格的课外培训机构,下几道“减负”令就可以遏制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让更多的教育服务回归学校,鼓励学校创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生动力,引导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总之,要标本兼治,营造一个健康长远的教育环境。
【两会漫笔】“减负”关键是治理教育生态
上一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教育如何应对
下一篇:教师应有明晰的教育惩戒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