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尼扎米国立师范大学的师生对授课内容非常感兴趣,一下课就纷纷询问‘一带一路’、城市文化、汉语学习、申请留学等各种问题。”近日,陕西师范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崔悦、蒲小平老师一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就开始为塔什干尼扎米国立师范大学本科生上课。
今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获批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承担该校历史系外国史专业本科生1至4年级2018—2019学年的教学任务。
作为教育部直属、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勇担新时代师范大学的新使命,当好教育人文交流先行者,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筑沿线国家教育人文交流“连心桥”
陕西师范大学长期重视和周边国家的教育人文交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多边交流活动。2017年11月,由陕西师范大学首倡的“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正式成立,并正式发布《丝绸之路教育人文交流与合作西安共识》。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大学加入这三个联盟。2018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和莫斯科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中俄教师教育论坛”,吸引来自俄罗斯和国内各高校1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光旭表示:“此次会议全面促进了两国师范院校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助力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
“高等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构筑起国与国交流合作的‘连心桥’,也是实现共建共商共享的‘黏合剂’。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再局限于为本国本民族服务,而是扩展到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谋求最大福祉。”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
提供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支撑力”
2013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主动聚焦‘一带一路’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展开研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校先后出版了以《丝绸之路戏剧文化研究》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相关著作110余部;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600篇;承担“一带一路”各类项目150余项;100余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各级各类奖项。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启动了由一批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有很高造诣的本校专家学者加盟的“丝绸之路智库集成”编纂工程。截至目前,“丝绸之路智库集成”中,《丝绸之路通鉴》第一辑20部著作已全部面世,8卷本《全球空间与“一带一路”研究》已出版六卷。
“陕西师范大学地处西安,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优势,依托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和深厚的人文社科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尽责担当、应势而为,积极推进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开放。”陕西省社科联主席、“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院长、《丝绸之路通鉴》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甘晖谈道。
打造传播中国文化教育“智慧港”
2018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传播智慧港正式揭牌成立。为此,学校组建了“文化教育智慧传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国家外专局、教育部111引智基地——长安与丝路文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传承与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为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校还与国内外多家相关单位分别共建“文化‘走出去’”出版翻译基地、“一带一路”小语种翻译基地、“伊朗分社”,并与俄罗斯俄语出版社签订了合作互译出版协议。学校还组建了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外译中心。2018年8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成为“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第17家出版成员单位。
学校的华文教育基地和“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也吸引了数千名海外汉学家和海外华文教师参与。同时,学校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内段的7所高校结成对口支援关系,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400余人。2017年,学校还开展了“一带一路”专项博士培养项目的建设,首批10余名专项博士生已入校学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的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我在这里学中文,以后我想回国当老师,这是我的梦想。”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夏紫薇高兴地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教育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坚实的桥梁和纽带,绘就教育人文交流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