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捐赠”到“赋能”,教育+公益如何走得更远?

从扫盲运动时期农民的学习活动、到北京大学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再到全国各地的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业务培训,近70多张照片记录了新中国教育走过的70年。
4月23日,掌门1对1携手新华社中国图片集团共同举办的“播撒希望——致敬新中国教育70年图片展”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展览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我国在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均衡上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记者注意到,在展厅的一角,几张有关互联网支教的纪实图片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教育的优质均衡化提供强有力支撑。K12在线教育机构掌门1对1张翼坦言,掌门1对1探索教育信息化并致力于将优质教育传播至各地,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获得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机会。
“教育+公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迭代
教育企业参与公益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随着新技术涌现,“教育+公益”的模式也在不断迭代,教育企业参与公益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据不完全统计,教育企业参与公益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捐赠电脑、IPAD、图书等,提高乡村学校的“硬件”建设;二是,输出师资等教育资源,带动当地师资水平提升;三是搭建在线教育公益平台,输出课程,提高师资培训等。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育,素质类课程被大量输入到乡村学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输出“硬件”资源外,如何借力互联网,为偏远地区的教育提供可持续性的支持,也是教育企业参与公益的一大挑战。
“我们在实地走访偏远地区学校时,有一个感受就是,教育机会容易获得,但是获取优质教育难。”张翼发现,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也都很齐全,往往是教师等软实力很缺乏。“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公益不应局限于让孩子都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是需要探索如何让各个地区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
同时,受助方的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何提供更贴合对方需要的支持,十分关键。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规模小学校长龙江此前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有爱心人士捐来了电脑,但没有老师能教,电脑被放在教室的角落里落了一层灰;也有爱心人士给孩子们捐款,但家长多用来补贴家用,用在孩子教育上的支出很少……为此,他还婉拒过一些捐赠。张翼对此也表示认同,教育公益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其次,还应更多关注对方的需求,教育机构需要在开展公益的各个时期,及时去开展实地调研,多跟当地沟通需求。

2019年3月,掌门1对1“云支教”教育扶贫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讲。
掌门1对1探索与高校合作 解决师资缺口
如今教育企业的公益实践,替代“一捐了之”的传统公益模式,关注教师能力提升以及孩子素质培养、能力塑造成为重点。
2019年3月,掌门1对1“云支教”教育扶贫项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讲。该项目是在线直播教师培训项目,将覆盖宁夏16所学校、惠及千名乡村教师。目前,“云支教”项目第一批培训顺利结束,第二批培训已于4月10日、11日开启,该项目现已覆盖7所中小学学校,数百位教师接受了掌门1对1优质的在线师训。
“云支教”是掌门1对1灯塔系列计划中的一环。2018年8月,掌门1对1 启动灯塔计划,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培养优质师资;另一方面,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培养,开展了激发孩子探索欲的“放手24小时”活动、关注阅读习惯养成的“为你藏书”和“经典书籍免费阅读”等,一系列活动均围绕着培养孩子优秀品质展开。覆盖我国新疆、河北、河南、四川、宁夏等众多地区,受益学生超过2万人。
提及未来的公益计划,张翼坦言与高校、公益基金会开展深入合作将是一大重点。“师资问题是目前教育公益领域缺口较大的部分,而这部分资源正好是掌门的优势所在。”张翼希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公益活动,在与学校、学生等受助群体深度交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 

相关产品

评论